top of page

12 个亲子创意活动: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、全面成长

  • 作家相片: 星川
    星川
  • 4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在石头上画画

用“游戏力”打通孩子的成长路径,游戏中快乐学习

对于幼儿来说,最重要的“学习”方式往往就是。特别是在新西兰的早教理念里:游戏中快乐学习,他们通过触摸、聆听、模仿、观察……去感受世界、发展技能。作为父母或照顾者,我们大可借助一系列简单又有趣的小活动,在家就能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。


以下从认知、语言、社交等角度整理了11种创意活动,你只需要一些常见的家庭用品——纸张、画笔、胶带、棉球或其他随手可得的小物件,就能开启一场场“随时随地的学习”。


  1. 在石头上画画:把创意带到街角和花园

准备一些平滑的石头和可水洗颜料或彩色马克笔,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在石头上创作。可以画笑脸、简笔小动物、爱心,或者直接涂成五颜六色。完成后,可以把这些“石头艺术品”悄悄放在自家庭院或社区花圃,让其他孩子在散步时发现惊喜。


这种简单又易操作的手工活动,不仅能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想象力,还能为你们的周边环境注入一抹童趣。偶尔,你也会看到别人的“石头留言”或绘画作品,让孩子感到自己与邻里产生了互动联结。


  1. 触感大冒险:探索不一样的“表面”

幼儿对各种材质都充满好奇。

  • 你可以在一张海报纸或硬纸板上,用深色马克笔写出几个字母或数字。

  • 接着,让孩子用剪好的砂纸、小棉球、细铁丝等贴在字母轮廓上,创造“触感字母”。


在摸索这些贴纸时,孩子会用手指感受字母的轮廓,有助于在他们开始学习握笔前,就先“预习”字母形状。你还可以一边让孩子触摸,一边带着他们反复说出这些字母和发音。几次之后,他们也许能在路边招牌、海报上,主动指认自己熟悉的字母哦!

参考资料:

  • 幼儿的感官学习对于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(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, 2016)


  1. 探索不同质地:感受字母或数字的形状

将纸或海报板上,先用记号笔勾出大大的字母或数字轮廓。然后,让孩子在上面贴上不同的材料:像砂纸、棉球、毛线、派对亮片等(注意避免幼儿可吞咽的小颗粒)。

当孩子摸到各种不同触感时,他们会更深刻地记住文字形状或数字线条。如果你同时念出那个字母的发音或数字的名称,孩子的多感官记忆就更牢固。你也能延伸一下,让他们做出一个彩色的名字海报,一边摸、一边念出自己名字里的每个字母。


  1. 自己当尺子:用乐高或落叶来“测量”

测量不一定要靠尺子,也可以用树叶、积木甚至乐高来当作“计量单位”。


  • 秋天时,可以让孩子平躺在草地上,用落叶排成一条线,看一看“你是几片叶子高?”

  • 或者用积木来测量沙发的高度;用木质小方块测量冰箱的宽度;再比如看看要用几本绘本叠起来才能跟你的床一样长。


在“摆放+数数”的过程中,孩子可以练习对长度和数量的理解,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初步的数学概念。


  1. 给家里的物品贴标签

家中有些常见物品——冰箱、窗户、椅子……不妨为它们制作简易标签:


  • 用一张小纸条写上单词,比如“冰箱(fridge)”、“窗户(window)”,用易撕的美纹胶带贴上去。

  • 每隔一段时间,可以换一批新的标签,让孩子总能遇到“新挑战”。


孩子大一些后,可邀请他们听到“L”的声音,就找出“Lamp”这张纸条,然后贴到台灯上。如果孩子还不认识字母,就带着他们一起说“Lamp,L 开头哦~”,然后帮他们把纸条贴上。持之以恒,孩子不仅会慢慢辨认字母,也会逐渐理解“文字与实物之间的关联”。


  1. 带孩子“认识”我们的城市

出门时,指着小区门口的超市、消防局、加油站,告诉孩子:

  • 这里是谁在工作?

  • 大家来这里做什么?

  • 能买到或看到哪些东西?


回家后,你可以给这些“地点”画简笔图或打印图片,让孩子做成小卡片,当下次再去干洗店或便利店时,你就可以拿出卡片,问“这是要把衣服送去洗的地方吗?那谁在这里工作呢?”这种场景记忆配合实地体验,能让孩子对社区环境、角色定位有更清晰的理解。


  1. 用歌声“唱”出词汇量

音乐能强化语言记忆,让孩子更乐于跟着节奏说话或唱歌。


  • 你可以自编一些押韵小曲,比如数到10的歌、日常单词歌;也可以带孩子唱经典童谣,如《字母歌》《Itsy Bitsy Spider》。

  • 让亲朋好友也一起唱,比如爷爷奶奶、保姆都用同一首儿歌,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。


美国儿童阅读推广者 Pam Allyn 指出,孩子在学前期平均一天能学习9个新词,通过音乐和朗朗上口的韵文,他们的词汇量会迅速增加。


  1. 让收纳变成一场小游戏

把整理和归位当作日常小小的挑战,让孩子一起参与——尽管可能会稍微拖慢你的家务节奏,但这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。


  • 比如,你可以在收纳箱或抽屉上贴好标签,每次让孩子猜猜这个玩具应该放在哪个箱子里?

  • 或者假装自己很糊涂,把叉子放进袜子柜,再让孩子“纠正”你的错误,他们会觉得像在玩侦探游戏。


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尝试一些基础家务任务,让他们帮忙时,也是在给孩子积累对自己“有用、能干”的积极体验。


  1. 寻宝游戏:让孩子探索世界

用“寻宝”激发孩子的小侦探潜能:


  • 在家里找一些圆形物品;或者到超市找“紫色食物”……

  • 也可结合“标签”活动,让他们找到家里贴着特定字母或数字的物品。


如果孩子需要提示,你可以先摆出三个物件,问问他“哪个是红色的?”或“哪个是圆形?”这样渐进式地引导也能让他们保持兴奋感。还能和孩子玩“你能帮我找……吗?”比如,“我好像找不到橙汁了,能帮我找一找吗?”孩子绝对热衷于扮演这个小帮手角色。


  1. 鼓励“角色扮演”的想象力

幼儿对大人的世界充满探索欲,比如有些孩子喜欢扮演医生、厨师或消防员。在家里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或道具:


  • 小围裙、厨师帽、扮家家酒用的医护箱……

  • 和孩子玩时,让他们来当“医生”或“店员”,去理解并模拟真实场景下的人物行为。


这种“拟真”游戏能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、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力,也会让他们更灵活地运用各种身体动作(穿衣服、系扣子等)。还可以预先通过角色扮演,让孩子熟悉看医生的流程,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对就诊的紧张感。


  1. 照片小天地:连结家人与记忆

在孩子房间里挂一个小软木板,贴上家人、朋友的照片,并在照片底下贴上写有名字或“舅舅、姑姑、表妹”等称谓的纸条。


  • 当孩子对某张照片熟悉了,你再把对应的文字条摘下,让他们试着自己想起“这是谁?”

  • 也可以读一些讲到家庭成员的绘本,问孩子“你知道谁是伯伯吗?看看你有没有和伯伯的合照。”


稍大后,你们还能一起做家族树,把这些照片和名字以树状结构展现,让孩子对“我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”有更深刻的认知。


12.“数字晨间仪式”:让日历成为小小“推理题”

可以准备一张空白海报画日历格子,然后写上星期名,另做1~31的数字卡片。把海报挂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,每天与孩子一起找当天的数字卡贴上去。

配合唱“Days of the Week”,或问他“今天是周几,我们要贴几号?”刚开始时,你可以带着他做;过些日子,他也许自己就能找到“今天该贴哪张卡”。

日积月累,孩子会逐渐理解“日期”“星期”的概念,并对数字顺序更加熟悉。

bottom of page